首页 | 本学科首页   官方微博 | 高级检索  
文章检索
  按 检索   检索词:      
出版年份:   被引次数:   他引次数: 提示:输入*表示无穷大
  收费全文   1篇
  免费   0篇
外科学   1篇
  2014年   1篇
排序方式: 共有1条查询结果,搜索用时 0 毫秒
1
1.
目的:探讨变异型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策略及其安全性.方法:2005年1月~2011年1月共收治上颈椎不稳且存在寰椎椎弓根变异者28例,男11例,女17例;年龄18~75岁.术前测量寰椎后弓表面、椎动脉沟底及椎弓根近侧块根部三个切面的内、外侧区域高度,将变异型寰椎椎弓根分为3型.Ⅰ型(寰椎后弓表面高度<3.5mm,椎动脉沟底高度>3.5mm)采取后弓下置钉,Ⅱ型(后弓表面高度及椎动脉沟底高度均<3.5mm)采取椎弓根侧块交界点处置钉,Ⅲ型(后弓表面高度>3.5mm,椎动脉沟底高度<3.5mm)采取in-out-in的技术置钉.术后评价置钉准确性及并发症情况.结果:56个变异型寰椎椎弓根中Ⅰ型34个,Ⅱ型18个,Ⅲ型4个.寰椎近侧块面的椎弓根高度均>5.0mm,内、外侧区域无显著性差异;椎动脉沟底的高度外侧区域显著高于内侧区域(t=13.07,P<0.01),其中60%外侧区域高度>3.5mm;后弓表面高度绝大多数<3.0mm,且内、外侧区域无显著性差异.根据相应置钉策略,术中成功置钉54枚,成功率96.4%.术后CT显示理想和可接受置钉52枚占96.3%,不可接受置钉2枚占3.7%;术中与术后均未发生大出血以及椎动脉、神经根、脊髓损伤、寰椎后弓骨折等并发症,2例患者术后出现枕大神经刺激症状.结论:变异型寰椎椎弓根应根据不同分型采用相应的置钉策略,椎弓根外侧区域置钉更加安全可靠.  相似文献   
1
设为首页 | 免责声明 | 关于勤云 | 加入收藏

Copyright©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  京ICP备09084417号